作为一名少年法庭的法官,在审理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后,我一直想给未成年人的父母写点建议之类的东西。温县法院少年审判庭从2007年成立至今,每年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皆呈下降趋势,2007年少年法庭受理的刑事案件是28件,2015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仅为10件。从数字上看,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但不容乐观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在不断变化。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我们受理的涉及未成年人的6件刑事案件中,团伙作案就有3起,占到了涉少刑事案件的一半,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关注。
每一次的开庭,面对那一张张充满悔恨却稚嫩的脸,我的心里常常感到痛心和无奈,他们有着花儿般的青春年华,如今却坐在了审判庭的被告人席位上。再看看他们无助的父母,我的内心总是久久难以平静,如果这些父母平时能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制止并矫正他们的不良恶习。那么,他们也许就不会坐在审判庭里,身陷囹圄。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能给更多的孩子父母一些建议,期待父母们都能正确对待自己已步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期盼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顺利的长大!
我见过形形色色的父母,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平时疏于管教,整日里为生计而忙于奔波,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百依百顺,孩子就是家庭的主角和中心,孩子的需求总是无条件满足;还有些父母对于自己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屡次犯罪的孩子表现的非常消极,甚至连庭审都拒绝参加。对于这些父母,我想说的是不抛弃、不放弃,未成年的孩子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法制观念淡薄,非常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他们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如果父母能认真查找原因,用亲情去教育和感化,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社会包括司法机关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可能就会让他们彻底地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因此请作为父母的你们,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用你们的实际行动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在少年法庭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单亲家庭未成年被告人要占到案件总数的绝大部分,因为父母离异,他们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关怀,这种孩子往往性格孤僻,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或者是过强的自尊心理,这类孩子往往兄弟义气重,常常把在父母那缺失的爱从朋友身上获取,所以这类孩子极易受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为人父母者,应当给孩子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所以我要忠告婚姻岌岌可危的父母,如果你们的婚姻确实到了无法挽留的地步,那么请努力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也希望你们在分开后对孩子付出足够多的爱心和陪伴,让孩子仍然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没有因为你们的分开而减少,让他们感觉到父母的分开只是大人之间的问题,不是他们的过错,也不会因此变成有妈没爸,或者有爸没妈的孩子。在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和教育上,不要总是固守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会倾听,多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有了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最后,对有不良行为迹象的孩子一定要密切关注,因为不良行为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前兆。为人父母要明白,孩子学坏常常是从抽烟、旷课、酗酒等一些小问题开始的,强拿硬要往往是犯罪的开端,携带管制刀具更容易闯出大祸,偷拿家中钱财也属于不良行为。对有上述行为的孩子,父母要及时予以干预和教育,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以防他们误入歧途。此外父母要特别警惕孩子的夜不归宿,这往往会使他们处于危险境地。对孩子交往的朋友同样需要父母进行把关,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极容易使孩子走上邪路,很大一部分犯罪是未成年的孩子跟随有不良嗜好的成年人或者受其唆使实施的。在我们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90%的被告人是辍学在家的孩子。孩子一旦失去学校和老师的管束,再加上他们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辨别力和约束力都比较差,过早的步入社会使他们更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继而产生不良思想。如果在他们思想产生变化、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没有予以很好的引导、管教,那么出现违法甚至犯罪的几率是相当高的,孩子学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请父母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离开学校。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更是祖国的希望,请不要因为忙于生计而忽视他们,请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多陪伴他们,多花些心思倾听他们的心声,真心祝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在爱的怀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