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编的心目中
他博学多才、温文尔雅
每天坚持背诵国学经典
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今天就带领大家认识他——楚永超
楚永超,男,汉族,1984年10月出生,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现任新密法院第五执行团队团队长。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2021年新密市人民法院11月份“办案标兵”荣誉称号。
也许,是生在偏远农村,耳濡目染了小时候父亲热心调解乡里乡亲的家长里短。也许,是数年的法律专业研习,埋下了追逐公平正义的火种。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楚永超怀揣着对法律专业的梦想和对这方土地的热爱,进入新密法院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密人,这里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承载着他儿时的记忆,也映照着一个个普通人家的喜怒哀乐。那时人和事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成就了后来工作中他坚持为普通老百姓办实事的原则。
2011年毕业进入新密法院工作后,楚永超相继在研究室、行政审判庭工作,无论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着一份纯粹的热情,执着又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每一项挑战。自2018年12月份到执行局工作以来,作为一名执行员,他不折不扣的完成每月结案任务,共办理各类执行案件781件,有力的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执行局执行第五团队团队长,不仅要办好自己承办的执行案件,还要做好团队的各项管理工作,协调团队人员日常执行事务,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督促团队其他成员完成执行结案任务。不管工作再多再累,楚永超都以身作则,鼓励大家一起面对,用自己的火热,感染、引领着团队中的其他人。
锲而不舍,努力办好每一个执行案件
执行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干好执行工作,靠的就是韧性和毅力,靠的就是那一股执着的劲头儿。多走一步,多调查一些细节、多寻找一些线索、多采取几个措施,案件执行都可能产生柳暗花明的良效。
楚永超曾遇到过一位行踪不定的被执行人,这是一起包工头拖欠几十名农民工工资的案件,经过多方查找,均未找到被执行人下落。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着几十名农民工渴望的眼神,暗下决定:一定要找到人,一定要想办法把工资给他们要回来。下班后,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拿起手机再次拨通被执行人电话无果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添加了被执行人的微信,没想到几分钟后,手机传来“对方已添加好友”的信息。楚永超法官当即跟对方进行沟通,原来被执行人因投资失误,资金断链,即将完工的工程无法继续,导致无法给工人支付工资。当在沟通中了解到,被执行人承包工程已近完工,但发包方某企业因工程未验收拒不付款,楚法官看到了希望。第二天一早,楚法官带领团队干警立即赶赴发包方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沟通,终于说服对方与被执行人达成一致,在扣除发包方部分损失后,将已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并将工程款直接打入法院账户。看到农民工兄弟拿到钱脸上洋溢着的喜悦,楚法官说“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既然穿上了这身制服,就要对得起群众的期待,真心实意、竭尽全力地办好每一个案子。”
刚柔并济,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越来越多涉民生案件的执行,楚永超在办案中积极采用刚柔并济、换位思考的方法,更多的采用一些柔性办案方式,兼顾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综合施策,使执行工作更加具有人情味。
在一起交通事故侵权案件中,申请人家属因违章驾驶摩托车与被执行人驾驶的二手小轿车相撞,造成申请人家属死亡,被执行人轿车车主承担二十多万的赔偿责任。经对被执行人财产和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被执行人年过五十,离婚,无固定工作,需独自抚养十几岁的孩子、赡养七八十岁的老父亲,该案执行一度陷入困局。但申请人情绪激烈,多次要求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拘留措施。面对上有老、下有小、老实巴交的被执行人,楚永超法官几次带领法警抵达被执行人家门口,最终都以给被执行人苦口婆心做工作收场。经过楚法官反复多次的沟通释法,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终于心平气和的坐下,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看着被执行人带着东拼西凑的十几万现金坐在法院办公桌前点钱的那一刻,楚法官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即便是强制执行,也得是以真心换真心,要切实把每一位当事人的利益与安全放在心上。
楚永超常说“法院的工作就是这样,在平淡无奇中轰轰烈烈,在一筹莫展中柳暗花明。不要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不管为此付出多少精力,只要能为当事人解决问题,增加彼此信任,就是值得的。”他这么说着,也一直这么做着。